邯郸冬至夜思家

邯郸冬至夜思家朗读

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

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行人。

译文

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。晚上,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,只有影子与我相伴。

我相信,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,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。

注释

邯郸(Hándān):地名,今河北省邯郸市。冬至: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在十二月下旬,这天白天最短,夜晚最长。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。

驿:驿站,古代的传递公文,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。

抱膝:以手抱膝而坐,有所思貌。影伴身:影子与其相伴。

夜深:犹深夜。

远行人:离家在外的人,这里指作者自己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下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1079

2、吴大奎 马秀娟.元稹白居易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91-92

邯郸冬至夜思家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(804年)岁末,作者时年三十三岁,任秘书省校书郎。冬至这一天,朝廷要放假,民间也很热闹,穿新衣,互赠饮食,互致祝贺,一派过节的景象。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,夜宿于邯郸驿舍中,有感而作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霍松林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879-880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 ...

白居易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欲问矿人归未归,江湖不见雁南飞。

青云未上辞乡国,白璧无因困褐衣。

()

休论暮四同朝四,且说前三与后三。造物戏人无足较,老禅深处要重参。

()
常国武

此石来何方,卓尔成丘壑。嘉名锡飞来,应从天上落。

问君底事来人间,不住仙山住黟山。若非众女嫉蛾眉,定是天公昧选贤。

()

海气迫虚渚,蚌吐冷光丸。暗潮携我何处,云势欲成山。

长惧阴崖阻隔,俯首冰弦弹折,往事不堪怜。一掬苍茫意,休郁两襟边。

()

何曾二子游杨辈,霜雪青霞候我门。可是行云无定迹,东风招手白云端。

()

北斗横天夜欲阑,愁人倚月思无端。忽闻画阁秦筝逸,
知是邻家赵女弹。曲成虚忆青蛾敛,调急遥怜玉指寒。
银锁重关听未辟,不如眠去梦中看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