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

海棠朗读

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

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
译文

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,春色更浓。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,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。

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,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。

注释

东风:春风。袅袅: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。一作“渺渺”。

泛:摇动。

崇光:高贵华美的光泽,指正在增长的春光。

空蒙:一作“霏霏”。

夜深花睡去: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“海棠睡未足耳”的典故。史载,昔明皇召贵妃同宴,而妃宿酒未醒,帝曰:“海棠睡未足也。”

故:于是。红妆:用美女比海棠。故烧高烛照红妆:一作“高烧银烛照红妆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迩冬 选注 .苏轼诗选 .北京 :人民文学出版社 ,1984(第二版) :195 .

海棠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写作于公元1084年(宋神宗元丰七年),当时已是作者被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)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迩冬 选注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4(第二版):195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 ...

苏轼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菊坡九日登高路。往事知何处。陵迁谷变总成空。回首十年秋思、吹台东。

西窗一夜萧萧雨。梦绕中原去。觉来依旧画楼钟。不道木犀香撼、海山风。

()

昔闻毕宏韦偃画古松,振笔长风浩呼哅。如何此卷仅矮幅,而多夭矫腾踔之蟠龙。

鳞爪攫拿势莫至,涛声在耳云荡胸。倬哉万松老居士,笔端具有造化工。

()

夜来风雨,信天涯、一样清明寒食。冶翠娇红浑见惯,梦里乡愁如织。

冢卧狐狸,灰飞蝴蝶,到处残鹃泣。空城潮打,东边淮月无色。

()

二月多烟三月风,山花多是满冈红。一囊收取春光尽,付与奚奴寄大同。

()

惜阴翻古帙,席荫坐林泉。解识閒中晷,依稀亦小年。

()

我住东郊祇树园,无人肯顾席为门。多君用意非流俗,忙里偷閒每见存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