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朝崧

林朝崧(1875-1915),字俊堂,号痴仙,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。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,其父亲林利卿、族伯林文察、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、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。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,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被誉为“全台诗界泰斗”。 ▶林朝崧的诗文( 869首 )

人物生平

林朝崧又号无闷道人,祖籍漳州龙溪,台湾台中人,晚清秀才出身,是台湾豪族雾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。

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,1895年日本领台,时年廿一,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,1897年一度回台,停留数月后再赴泉州,1898年移居上海,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。返台后,他与洪弃生、赖绍尧、林幼春、陈瑚、吕敦礼、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。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「栎社」之名,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-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,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,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。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、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,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。

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,於台中举行庚戌春会,共有社员二十人、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,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。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,梁氏对痴仙、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,深表肯定。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,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,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「同化会」。同化会由於台湾总督府的打压,旋归失败,痴仙经此打击,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。痴仙诗的内容,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,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,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。诗风以感伤颓靡为主调,文字清丽多姿,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。

去年登山近重九,今朝登山属端阳。

流光冉冉何太速?前度木叶今青苍。

()

娇鸟啼花报花开,大堤裙屐嬉春来。

垂杨四面栏不住,远山飞入池中台。

()

据图刎颈笑痴呆,一念贪生是祸胎。

老向权门作鹰犬,当时何苦朔方回!帐中十二金钗列,门下三千弟子来。

()

仙人偷下紫清殿,手琢娲皇石为砚。

千金买赋笔如飞,噫气生风笑成电。

()

斜抱琵琶,似曾共司马江州相遇。

一片离合神光,衔山月初吐。

()

孤帆去也,恨箫声吹到满江丝雨。

春尽细腰宫畔路,憔悴露桃无语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