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朝崧(1875-1915),字俊堂,号痴仙,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。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,其父亲林利卿、族伯林文察、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、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。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,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被誉为“全台诗界泰斗”。 ▶林朝崧的诗文( 869首 )
林朝崧又号无闷道人,祖籍漳州龙溪,台湾台中人,晚清秀才出身,是台湾豪族雾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。
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,1895年日本领台,时年廿一,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,1897年一度回台,停留数月后再赴泉州,1898年移居上海,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。返台后,他与洪弃生、赖绍尧、林幼春、陈瑚、吕敦礼、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。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「栎社」之名,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-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,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,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。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、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,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。
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,於台中举行庚戌春会,共有社员二十人、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,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。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,梁氏对痴仙、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,深表肯定。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,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,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「同化会」。同化会由於台湾总督府的打压,旋归失败,痴仙经此打击,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。痴仙诗的内容,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,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,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。诗风以感伤颓靡为主调,文字清丽多姿,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。
五日登清源山望海,醉后作。清代。林朝崧。去年登山近重九,今朝登山属端阳。流光冉冉何太速?前度木叶今青苍。青苍满径径屈曲,盘空高陟恣遥瞩。南风吹上蜕岩颠,俯视沧溟如一粟。沧溟尽处是吾家,当日龙舟斗水涯。邻曲馈来九子粽,闺房绣出五时花。瀛洲盛事分明在,谁料桑田变沧海。蓬根流落客怀悲,梓里凄凉风俗改。凭高东望思无穷,回首西山落日红。座上非无佳客在,眼前休放酒杯空!酒樽入手万虑绝,诸蛮山水樽前列。坐爱风光胜故乡,何辞酩酊酬佳节。玉壶酒尽动归心,下山大笑发狂吟。吟声飘荡入云际,化作诸天鸾鹤音。
春日游台中公园。清代。林朝崧。娇鸟啼花报花开,大堤裙屐嬉春来。垂杨四面栏不住,远山飞入池中台。恍惚江东张园好光景,欲唤吴姬抚琴歌落梅。旧游如梦忽枨触,临水照影惊于思。此间昔筑鲸鲵观,清明麦饭无人哀。杜宇冬青几风雨,碧血染地生莓苔。山邱一变作华屋,百年罗刹成蓬莱。地运盛衰关天数,何用胡僧谈劫灰!江山风月无定主,管领正要骚人才。看花对酒不作乐,地下奇鬼将人咍。黄金入手买歌舞,醉即藉草卧勿回。身前勿计身后事,贵贱俱尽随尘埃。君看石像耸云表,英姿飒爽褒鄂推。万人瞻拜徒为尔,一代雄豪安在哉
马融。清代。林朝崧。据图刎颈笑痴呆,一念贪生是祸胎。老向权门作鹰犬,当时何苦朔方回!帐中十二金钗列,门下三千弟子来。绝代风流兼尔雅,东京儒者此通才。
挽陈瘦云。清代。林朝崧。仙人偷下紫清殿,手琢娲皇石为砚。千金买赋笔如飞,噫气生风笑成电。巉绝海山碧四围,竹花不实凤苦饥。灵鳌顶上接何处,渺渺秦桥断此时。呼天无路天知否?聊且佯狂托醇酒。爱看梨园舞羽衣,广寒桂树别来久。三十四年春梦间,忽闻黄鹤呼子安。人生哀乐有何味?岁星虚位当早还。玉棺白日当空堕,蝉蜕尘中脱缰锁。末法三灾水火风,茫茫浩劫应怜我。神交方外久忘形,学到忘情却未能。拟待白杨秋月夜,绕坟来听唱诗声。
琵琶仙・题半面美人图。清代。林朝崧。斜抱琵琶,似曾共司马江州相遇。一片离合神光,衔山月初吐。羞答答避人欲去,娇滴滴窥人还住。霞晕腮边,星抛眼尾,绝代风度。试呼遍百日真真,倘真面庐山许全睹。好把张郎画笔,补一弯眉谱。怎无语侧身灯下?任拍肩总不回顾。这比背立春风,撩人尤苦。
念奴娇・和任公留别韵。清代。林朝崧。孤帆去也,恨箫声吹到满江丝雨。春尽细腰宫畔路,憔悴露桃无语。燕燕飞来,巢痕已扫,何计衔泥补?回头更望,别情应绕云树。珍重锦瑟华年,几番伤别,镜里颜非故。旧日才人厮养妇,失足已成千古。一曲青溪,小姑独自,兰佩还留取。伫闻好语,分香青琐深处。